今年4月中旬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大連大森數控技術發(fā)展中心有限公司展出自主研發(fā)的多套中高檔數控系統(tǒng)產品,尤其是與濟南第一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手推出的代表當今國際先進水平、配有國產數控系統(tǒng)的五軸聯(lián)動立式加工中心,引起了國內外同行關注。
從北京回來后,大森公司總經理楊玉洪忙得不亦樂乎:
原計劃今年生產數控系統(tǒng)產品8000套左右,但一個多月以來,許多大客戶追加了訂單,還有10多家新客戶要簽全年不少于1000臺以上的訂單,連國外的合作伙伴也要增加訂單。這讓公司不得不重新安排生產,千方百計擴大產能。
公司斥巨資研發(fā)并投入生產的刺繡機機器人,因引領當今世界水準,是具有全球市場推廣意義的換代產品,客戶更是絡繹不絕,有要求包銷產品的,有要求全面合作的,還有直接提出高價購買技術的。
這段時間,省市領導同志也先后來大森公司調研,再次為大森公司的快速發(fā)展制訂相關支持措施。
緊貼市場抓研發(fā)
作為國內最大機床生產廠家的沈陽機床集團,是采用大森數控系統(tǒng)產品的最大客戶。今年4月下旬,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閉幕不久,該集團就特地發(fā)來《大連大森數控系統(tǒng)使用情況說明》,稱該公司“生產的各類數控系統(tǒng)因性能接近Fanuc(法那科)系統(tǒng)水平,且價格優(yōu)勢明顯,僅占Fanuc同類產品的40%至60%。因此,自1994年至今,累計使用大森品牌數控系統(tǒng)16000多套,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近10多年來的合作,使雙方實現(xiàn)共贏”。這一評價,既是對大森公司數控系統(tǒng)產品技術水平的認可,更是對大森公司以產品技術實力與國外同類產品爭市場所作貢獻的肯定。
緊貼市場抓研發(fā),研發(fā)緊貼市場,是大森的發(fā)展特點,也是走向成功的通道。
公司總經理楊玉洪是電機工程師出身。1993年,正當他從事機床伺服電機開發(fā)之際,從沈陽第一機床廠傳來消息,該廠要上數控機床。他敏銳地覺察到,被稱為機床大腦的數控系統(tǒng)產品應該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于是,他立即組織技術力量攻關,拿出了數控裝置。自那以后,大森便與機床數控系統(tǒng)研發(fā)結下了不解之緣。1995年的北京機床展覽會上,大森數控正式推出“大森”品牌的I型數控裝置。那時,不少廠家對國內數控產品質量和水平尚將信將疑,大森也“順水推舟”,亮出了這個給人以進口貨印象的品牌名稱,一時成為展會賣點,很快訂出好幾百套。許多用戶雖不明就里,但買時價格低、用時性能好,從此便認上了“大森”。
到1998年,在國內中高檔數控裝備市場上占主要份額的海外跨國分公司也注意到了“大森”的出現(xiàn)?蓻]等他們研究對策,大森已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普及型大森II產品,功能進一步提高,價格卻和以前一樣,性價比優(yōu)勢頓時凸顯出來。海外跨國公司趕緊“接招”,推出更新技術水平的數控產品。大森也當仁不讓,憑著對市場的把握和技術的成熟,大森III隨之問世。談起當年這場“后來者居上”的品牌角逐,對數控產品市場頗有研究的有關部門一位領導同志說,“大森硬是將海外數控系統(tǒng)產品的價格逼下來了”。
正因為產品技術水平高,且價格合適,國內一些大的機床生產廠家先后成了大森公司的長期客戶。這些廠家借力于大森數控產品的價格優(yōu)勢,再加上國產機床制造本身的價格優(yōu)勢,兩個優(yōu)勢疊加,機床成套產品競爭實力陡然增強,使用大森品牌者均從中獲益不少。天津榮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介紹說,他們自1999年使用配有大森品牌系統(tǒng)的各類數控機床,目前已累計達310臺,8年多的生產實踐證明,和國外產品比,功能相同,質量好,價格低,投資小,見效快,對公司的發(fā)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去年12月29日,大森舉行了第30000臺數控系統(tǒng)產品下線儀式。這個數字,不僅意味著大森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中高檔數控生產基地,還標志著大森公司在與國際知名企業(yè)同臺競爭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握住自主知識產權的金鑰匙
大森數控產品暢銷市場,競爭力來源于技術水平,更得益于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
有件事,對大森公司而言或許可稱為永遠的記憶:1995年,大森自主研發(fā)成功大森I型數控系統(tǒng),當時他們尚無強烈的產權保護意識,“大森”之名不脛而走之際,一位專攻數控系統(tǒng)研究的大學教授請大森為自己的學生提供技術資料,供撰寫畢業(yè)論文用。大森無償提供了,可不少學生畢業(yè)后卻帶著這些寶貴的技術資料“下!苯浬倘チ。沉痛的教訓逼著大森一方面對技術加以改進、對水平予以提升,并采取了技術加密措施。從那以后也分外重視技術的專利保護。12年來,公司先后申請了14項專利,其中11項獲得專利證書,也就是說,公司目前的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森對自主開發(fā)的DASE—18即高檔五軸聯(lián)動數控系統(tǒng)產品的技術保護。公司為此投入研發(fā)費用高達1800多萬元,其產品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并具備世界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對此項技術的封鎖和壟斷,不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且還有軟件源代碼。有了源代碼這把金鑰匙,核心技術被有效地保護起來,目前公司正在申請軟件著作權。
大森建立之初,并沒有像一般科研單位和廠家那樣先買國外樣機搞技術分析,而是獨辟蹊徑,聘請一位外籍技術專家為副總經理,在國內和國外同時搭起先進的技術平臺,進行一步到位的技術開發(fā)。同時,他們大力培養(yǎng)適合自身技術發(fā)展方向的科研隊伍,開發(fā)高起點產品和專用硬件。他們與國內主機廠家合作,共同提出技術指標,聯(lián)合進行實際試驗,進行多方面的技術整合,開發(fā)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數控產品,五軸聯(lián)動數控系統(tǒng)采用的就是這種辦法。大森公司還與濟南第一機床廠合作,將該系統(tǒng)裝配在該廠生產的JIVMC500/5A五軸立式加工中心上,進行嚴格測試檢驗,不僅達到出廠指標,而且加快了商品化進程。這臺為廣州大同機械有限公司定制的加工中心,在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展出后引人注目,已有兩家客戶在展會期間就簽訂了購買合同。
這種模式,被大森總結為“瞄準國際前沿,跟蹤國際動態(tài);不求人才所有,但有人才所用;讓利開發(fā)成本,不讓知識產權”。正是循著這一思路,大森已經建立起一支能力出眾、結構合理的自主研發(fā)隊伍。公司設立的研發(fā)中心,已有科技人員36名,其中博士2名、碩士3名,其余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數控行業(yè)3年以上工作經歷。大森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圍繞專項技術攻關,共同組建了機床伺服驅動器合作研發(fā)機構。在日本,大森設有全資公司————DDS日本株式會社,負責產品的部分研發(fā)工作跟蹤國際數控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今年年初,大森又和德國知名企業(yè)簽署協(xié)議,共同建立由大森控股的大森數控研究院,為公司的后續(xù)技術升級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